《孤味》短片與電影


因為錯過了院線,先在MOD上看過30分鐘的短片後,再從Netflix上看了2小時的電影。然而不知是否受到觀看順序影響,從短片到電影,像是原味高湯參水稀釋後再加入豐富配菜,看似澎湃,卻也走味了......

-----以下有劇透,慎入-----
 
 
 
 
 
短片裡有三個重要的段落,在電影中被拿掉了,讓我覺得十分可惜。第一個,是母親與蔡阿姨擠在同一張床上,氣氛尷尬令人坐立難安,卻也因此撐出足夠張力,讓兩人不著痕跡地開始冰釋。第二個,是母親一邊炸蝦捲、一邊解釋「孤味」的涵義;或許是被嫌過於刻意而捨棄,但我卻覺得別有畫龍點睛之妙。第三個,則是母親在告別式前一晚備好了蝦捲,當天先偷吃後才離開(呼應前段敘述父親離家前不忘偷吃蝦捲的故事)。這樣的「孤味」,本是隱喻且對焦於,母親如何在突如其來的喪事中,漸漸放下自我束縛。走到這個年紀,缺席的父親究竟是否「值得」被原諒,早已不是重點,「放下」也不等於原諒對方,而是和仍怨恨著的自己和解才是。

而在電影中,為了拓展篇幅,調整並描述了更多的家庭細節,卻讓我感受到一股極力在幫缺席父親洗白的意味。而雖然能理解小妹可能因為對家庭過往有許多未知,對父親僅留有美好的記憶,以至於偏斜父親這方。但連大姐二姐都一面倒替父親說話,實在令人難以理解,甚至讓我有些不舒服的感覺。劇情安排上既不見父親和姐妹們情感連結的足夠吸力,也未鋪陳母女間關係緊繃的強烈推力。於是,這條敘事線能掀起我的情緒,就僅止於看見母親的辛勞與苦難,從未被自己的孩子真正體恤安撫的心疼了。

導演許承傑在報導者的專訪中說:「沒有一個人可以真的教另一個人怎麼放下。」當然,我是完全認同這句話的。然而在電影中,母女間、酒店小姐的對話,以及蔡阿姨的人設等諸多橋段,卻又存在「刻意指導」的痕跡,這讓我感到有些矛盾。在這個立足點上,蔡阿姨在參拜時向母親所吐露的,以及母親向女兒們坦承是自己偷蓋印章等「真相」,便顯得多餘了。現實很殘酷,能在這輩子得到人生不得已的證明,幾乎是可遇不可求。現實很複雜,選擇不離婚往往不是因為愛、所以愛遐爾簡單(可參考半瓶醋這篇雜談),選擇放下亦然。

儘管如此,這部作品確實引起許多人的共鳴,有其情感細膩動人之處。淑芳阿姨的演出更是絲絲入扣,影后實至名歸。有趣的是,這樣的故事有人感動至極,有人憤恨不平,也有人僅是輕嘆無奈。深受感動的人們,認為那些沒被觸動的人是因為缺乏人生歷練,殊不知,正是因為見過、經歷過太多太多,才得以令波瀾歸於一聲嘆息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心靈圍籬 (Fences)》